米樂M6:微靈醫療李驍健:自研芯片讓腦機接口系統更具自主性
作者:米樂發布時間:2025-02-03
從霍金到阿凡達腦機接口,腦機接口技術本身正在伴隨著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產業的發展,逐漸從電影投射到現實中。 “腦機接口技術正在開啟意識與AI融合的新紀元。” 深圳微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驍健在“第三屆南渡江智慧醫療與康復產業高峰論壇”上如是說。

圖 | 深圳微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驍健
事實上,就在今年,埃隆·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已對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進行了首次人體臨床試驗,并在近日獲得了加拿大衛生部的批準,將在加拿大啟動首次臨床試驗,并開始招募受試者。 以美國為首的國外植入腦機接口研究比較先進,比國內領先很多,但國內也有不少聚焦在腦機接口的企業。從市場規模側,根據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到2023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約為20億美元,預計從2024年到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7.8%。 這一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幾個關鍵領域:首先,需要神經修復裝置的疾病的日益流行,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其次,全球老年人口基數的增加,特別是在深度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口的增長直接推動了對腦機接口技術的需求;最后,促進癱瘓患者溝通和運動的技術發展,腦機接口技術在這方面的應用潛力不斷被發掘和拓展,如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和機械手讓癱瘓患者實現自主動作等米樂m6官網登錄入口。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動了腦機接口市場的快速增長。 腦機接口(BCI)行業的發展雖然充滿潛力,但也存在一些顯著的痛點。以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為例,盡管相比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而言,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能提供更高質量的信號,卻面臨著手術風險、生物相容性問題以及可能的長期穩定性挑戰。米樂M6
圖 | 腦機接口各種植入位置的優缺點
對此,李驍健表示:“雖然都是用來做腦機接口的工作,但電極的位置不一樣,信號源有差異,信號的穩定性各有不同,應用場景也有一定的差異。面對這一系列挑戰,國際上正在采用自研芯片的方式,來獲得更好的電極適配。”
圖 | 自研全植入式專用腦機芯片,完美支持微靈醫療腦機生態
李驍健透露:“Neuralink選擇自研芯片支持腦機接口系統級應用在性能優化和功能實現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微靈醫療主要從事醫療級全植入式無線腦機接口系統研發,同樣選擇了自研芯片的道路,公司自研神經電生理芯片已完成2版研發,已完成性能測試,比Neuralink更低功耗、更低噪聲。” 在采集系統上,跨尺度全頻段腦神經信號采集設備為準醫療級,便攜自供電,是國內唯一得到腦科學國際頂刊認可的千通道采集器。李驍健認為,腦機接口的未來在于尋找一個平衡點,布局百通道級別,既能保證數據的豐富度,又能確保精確度。
圖 | 微靈醫療的全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研究定制平臺
關于公司愿景,李驍健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心腦相連擴大人類的生存范圍,期望未來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能夠為廣泛的患者群體提供更為精準的醫療解決方案,從而顯著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